肝脏脉论第一
论曰∶夫人禀天地而生,故內有五脏六腑、精气骨髓、筋脉;外有四肢九窍、⽪⽑爪齿、咽喉

⾆、舡门胞囊。以此总而成躯。故将息得理,则百脉安和;役用非宜,即为五劳、七伤、六极之患。有方可救,虽病无他;无法可凭,奄然永往。所以此之中帙卷。卷皆备述五脏六腑等⾎脉

源,循环流注,与九窍应会处所。并论五脏六腑等轻重、大小、长短、阔狭、受盛多少。仍列对治方法,丸散酒煎汤膏摩熨及灸孔针⽳并穷于此矣。其能留心于医术者,可考而行之。其冷热、虚实、风气、准药

而用之,则內外百 无所逃矣。凡五脏在天为五星,在地为五岳,约时为五行,在人为五蔵,五蔵者,精神魂魄意也。论


,察虚实,知病源,用补泻,应禀三百六十五节,终会通十二经焉。
论曰∶肝主魂,为郞官,随神往来,谓之魂,魂者,肝之蔵也。目者,肝之官,肝气通于目,目和则能辨五⾊矣;左目甲,右目乙,循环紫宮,荣华于爪;外主筋,內主⾎;肝重四斤四两,左三叶,右四叶,凡七叶;有六童子、三⽟女守之;神名蓝蓝,主蔵魂,号为魂脏,随节应会。故云肝蔵⾎,⾎舍魂,在气为语,在

为泪;肝气虚则恐,实则怒;肝气虚则梦见园苑生草得其时,梦伏树下不敢起;肝气盛则梦怒,厥气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。
凡人卧,⾎归于肝,肝受⾎而能视,⾜受⾎而能步,掌受⾎而能握,指受⾎而能摄。
凡肝脏象木,与胆合为腑,其经⾜厥

,与少

为表里,其脉弦。相于冬,旺于舂。舂时万物始生,其气来濡而弱,宽而虚,故脉为弦,濡即不可发汗,弱则不可下,宽者开,开者通,通者利,故名曰宽而虚。
舂脉如弦,舂脉肝也,东方木也,万物之所以始生也。故其气来濡弱,轻虚而滑,端直以长,故曰弦,反此者病。何如而反?其气来实而弦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其气来不实而微,此两胁 満。肝脉来濡弱,招招如揭竿末梢曰平(《巢源》作绰绰如按琴瑟之弦,如揭长竿)。
舂以胃真肝脉至內外急,如循刀刃责责然(《巢源》作赜赜然),如按琴瑟弦(《巢源》作如新张弓弦),⾊青⽩不泽,⽑折乃死。
舂胃微弦曰平,弦多胃少曰肝病,但弦无胃曰死,胃而有⽑曰秋病,⽑甚曰今病。
肝蔵⾎,⾎舍魂,悲哀动中则伤魂,魂伤则狂妄,其精不守(一作狂妄不精,不敢正当人),令人

缩而挛筋,两胁肋骨举(一作不举),⽑悴⾊夭死于秋。
⾜厥

气绝,则筋缩引卵与⾆。厥

者,肝脉也,肝者,筋之合也,筋者,聚于

器,而脉络于⾆本,故脉弗营则筋缩急,筋缩急则引卵与⾆,故

青⾆卷,卵缩则筋先死,庚笃辛死,金胜木也。
肝死脏,浮之弱,按之中如索不来,或曲如蛇行者死。
舂肝木旺,其脉弦细而长曰平,反得沉濡而滑者,是肾之乘肝⺟之归,子为虚琊,虽病易治。反得浮大而洪者,是心之乘肝,子之乘⺟为实琊,虽病自愈;反得微涩而短(《千金翼》云微浮而短涩)者,是肺之乘肝,金之克木为贼琊,大逆,十死不治;反得大而缓者,是脾之乘肝,土左手关上

绝者,无肝脉也,若癃遗溺难言,胁下有琊气,善吐,刺⾜少

,治

。
左手关上

实者,肝实也。苦⾁中痛,动善转筋,吐,刺⾜厥

治

。
肝脉来濯濯如倚竿,如琴瑟弦,再至曰平,三至曰离经病,四至脫精,五至死,六至命尽,⾜厥

脉也。
肝脉急甚为恶言(一作妄言),微急为肥气,在胁下如覆杯,缓甚为呕,微缓为⽔瘕痹,大甚为內痈,善呕衄,微大为肝痹缩,咳引少腹;小甚为多饮,微小为消瘅,滑甚为颓疝,微滑为遗溺,涩甚为淡饮,微涩为螈 筋挛。
肝脉搏坚而长,⾊不青,当病坠,若搏因⾎在胁下,令人

逆,其濡而散⾊泽者,当病溢饮,溢饮者,渴暴多饮而溢⼊肌肤肠胃之外也(《素问》溢⼊作易⼊)。
青脉之至也,长而左右弹,有积气在心下支 ,名曰肝痹。得之寒

,与疝同法,

痛⾜清、头痛。
扁鹊云∶肝有病则目夺精,虚则寒,寒则

气壮,壮则梦山树等,实则热,热则

气壮,壮则梦怒。
肝在声为呼,在变动为握,在志为怒,怒伤肝,精气并于肝则忧,肝虚则恐,实则怒,怒而不已,亦生忧矣。
⾊主舂,病变于⾊者,取之荥。
病先发于肝者,头目眩,胁痛支満;一⽇至脾,闭塞不通,⾝痛体重;二⽇至胃而腹

;三⽇至肾,少腹

脊痛,胫酸;十⽇不已死,冬⽇⼊夏早食。
病在肝,平旦慧,下晡甚,夜半静。
假令肝病,西行若食

⾁得之,当以秋时发病,以庚辛⽇也。
家有⾎腥死,女子见之以明要为灾,不者,若感金银物得之。
凡肝病之状,必两胁下痛引少腹,令人善怒,虚则目 无所见,耳无所闻,善恐,如人将捕之,若

治之,当取其经⾜厥

与少

,气逆则头目痛、耳聋不聪、颊肿取⾎者。
肝脉沉之而急,浮之亦然,苦胁痛有气支満引少腹而痛,时小便难,苦目眩头痛,

背痛,⾜为寒时癃,女人月事不来,时亡时有,得之少时有所堕坠。
肝病其⾊青,手⾜拘急,胁下苦満,或时眩冒,其脉弦长,此为可治,宜服防风竹沥汤、秦艽散。舂当刺大敦,夏刺行间,冬刺曲泉,皆补之;季夏刺太冲,秋刺中 ,皆泻之。
又当灸期门百壮,背第九椎五十壮。
琊在肝,则两胁中痛,寒中,恶⾎在內, 善 ,节时肿,取之行间以引胁下,补三里以温胃中,取⾎脉以散恶⾎,取耳间青脉以去其 。
凡有所堕坠,恶⾎留內,若有所大怒,气上而不能下,积于左胁下,则伤肝。
肝中风者,头目 ,两胁痛,行常伛,令人嗜甘如阻妇状。
肝中寒者,其人洗洗恶寒,翕翕发热,面翕然⾚,涔涔有汗,

中烦热。
肝中寒者,其人两臂不举,⾆本(又作大)燥,善太息,

中痛,不得转侧,时盗汗、咳,食已吐其汁。
肝主

中,

,怒骂,其脉沉,

中又窒,

令人推按之,有热鼻窒。肝伤,其人脫⾁又卧口

得张,时时手⾜青,目瞑,瞳仁痛,此为肝脏伤所致也。
肝⽔者,其人腹大不能自转侧,而胁下腹中痛,时时津

微生,小便续通。
肝

者,胁下満而痛引少腹。
肝着,其病患常

蹈其

上,先未苦时但

饮热。
诊得肝积,脉弦而细,两胁下痛,琊气走心下,⾜胫寒,胁痛引少腹,男子积疝,女子瘕淋,⾝无膏泽,善转筋,爪甲枯黑,舂瘥秋剧,⾊青也。
肝之积名曰肥气,在左胁下如覆杯,有头⾜如⻳鳖状,久久不愈,发咳逆 疟连岁月不已,以季夏戊己⽇得之,何也?肺病传肝,肝当传脾,脾适以季夏旺,旺者不受琊,肝复

还肺,肺不肯受,因留结为积,故知肥气以季夏得之。
肝病

満胁

,善恚怒叫呼,⾝体有热而复恶寒,四肢不举,面⽩,⾝体滑,其脉当弦长而急,今反短涩,其⾊当青而反⽩者,此是金之克木,襄公问扁鹊曰∶吾

不诊脉,察其音,观其⾊,知其病生死,可得闻乎?答曰∶乃圣道之大要,师所不传,⻩帝贵之,过于金⽟。⼊门见病,观其⾊、闻其呼昅,则知往来出⼊,吉凶之相。角音人者,主肝声也,肝声呼,其音琴,其志怒,其经⾜厥

。厥逆少

则营卫不通,



杂,

气外伤,

气內击,击则寒,寒则虚,虚则猝然喑哑不声,此为厉风⼊肝,续命汤主之(方在第八卷中)。但踞坐不得低头,面目青黑,四肢缓弱,遗矢便利,甚则不可治,赊则旬月之內,桂枝酒主之(方在第八卷中)。又呼而哭,哭而反昑,此为金克木,

击

,

气起而

气伏,伏则实,实则热,热则

,

则逆,逆则闷,闷则恐畏,目视不明,语声切急,谬说有人,此为琊热伤肝,甚则不可治。若

⾊虽青,向眼不应可治,地⻩煎主之(方在肝病为疟者,令人⾊苍苍然,太息,其状若死者,乌梅丸主之(方在第十卷中)。若其人本来少于悲恚,忽尔嗔怒,出言反常、乍宽乍急,言未竟以手向眼,如有所畏,若不即病,祸必至矣,此肝病声之候也。若其人虚,则为寒风所伤;若实,则为热气所损。

则泻之,

则补之。
青为肝,肝合筋,青如翠羽者吉。肝主目,目是肝之余,其人木形相比,于上角苍⾊,小头长面大肩,平背直⾝,小手⾜,有材好劳,心小力多,忧劳于事,耐舂夏不耐秋冬,秋冬感而生病,⾜厥

。佗佗然胁广合坚脆倾正,则肝应之。正青⾊小理者,则肝小,小则脏安,无胁下之病;耝理者则肝大,大则虚,虚则寒,

胃迫咽,善膈中,且胁下痛。广胁反者则肝⾼,⾼则实,实则肝热,上支贲加胁下急为息贲,合胁危(一作兔)。 者则肝下,下则

胃,胁下空,空则易受琊。胁骨坚者,则肝坚,坚则脏安难伤;胁骨弱者,则肝脆,脆则善病消瘅易伤;胁腹好相者,则肝端正,端正则和利难伤;胁骨偏举者则肝偏倾,偏倾则胁下偏痛。
凡人分部陷起者,必有病生。胆少

为肝之部,而肝气通于內外,部亦随而应之。沉浊为內,浮清为外,若⾊从外走內者,病从外生,部处起;若⾊从內出外者,病从內生,部处陷。纳病前治

后治

,外病前治

后治

。

主外,

主內,凡人死生休否,则脏神前变形于外,人肝前病,目则为之无⾊,若肝前死,目则为之脫精,若天中等分,墓⾊应之,必死不治。看应增损斟酌赊促,赊则不出四百⽇內,促则不延旬月之间,肝病少愈而猝死。何以知之?曰∶青⽩⾊如拇指大, 点见颜颊上,此必猝死。肝绝八⽇死,何以知之?面青目⾚,但

伏眠,视而不见人,汗出如⽔不止,(一⽇二⽇死。)面黑目青者不死,青如草滋死,吉凶之⾊在于分部。顺顺而见,青⽩⼊目必病,不出其年,若年上不应,三年之中,祸必应舂、木、肝、脉、⾊青,主⾜少

脉也,舂取络脉分⾁,舂者木始治,肝气始生,肝气急,其风疾,经脉常深,其气少不能深⼊,故取络脉分⾁之间,其脉

本并在窍

之间,应在窗笼之其筋,起于小趾次趾之上,结外踝,上循 外廉;结于膝外廉,其支者别起于外辅骨,上走髀,前者结伏兔之上;后者结于尻,其直者上 乘季胁,上走腋前廉,挟于膺啂,结于缺盆;直者上出腋,贯缺盆,出太

之前,循耳后,上额角,

巅上,下走颔上结于鼽,其支者结于目外 为外维。
其脉起于目锐 ,上抵头角,下耳后,循颈行手少

之前,至肩上却

出手少

之后,⼊缺盆。其支者从耳后⼊耳中,出走耳前至锐 后。其支者别锐 ,下大

,合手少

于下。加颊车,下颈合缺盆以下

中,贯膈、络肝、属胆、循胁里,出气街,绕⽑际,横⼊髀厌中;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

,过季胁,下合髀厌中,以下循髀

,出膝外廉,下外辅骨之前,直下抵绝骨之端,下出外踝之前,循⾜跗上,出小趾次趾之端。其支者,别跗上,⼊大趾之间,循大趾歧內出其端,还贯⼊爪甲,出三⽑,合⾜厥

为表里。厥寸,应在背俞,同会于手太

。
其⾜少

之别名曰光明,去踝五寸是也,别走厥

,下络⾜趺。主肝生病,病实则胆热,热则厥,厥则

病,

脉反逆大于寸口一倍,病则

中有热,心胁头颔痛,缺盆腋下肿,虚则胆寒,寒则痿 , 则

病,

脉反小于寸口,病则

中有寒,少气口苦,⾝体无膏泽,外至 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,若


俱静与其俱动,如引绳俱顿者病也(此尽是⾜少

胆经筋脉支别为病,今取⾜厥

肝经附于后)。
⾜厥

之脉起于大趾聚⽑之际,上循⾜趺上廉,去內踝一寸,上踝八寸

出太

之后上內廉,循股

⼊⽑中,环

器抵少腹,挟胃属肝络胆,上贯膈,布胁肋,循喉咙之后,上⼊颃颡,连目系,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(一本云其支者从少腹与太

少

结于

髁下第三第四骨空中);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,环

內,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,上注肺中。是动则病

痛不可以俯仰,丈夫 疝,妇人少腹肿,甚则嗌⼲,面尘脫⾊。是主肝所生病者,

満呕逆,洞怈狐疝,遗溺闭癃。盛者则寸口大一倍于人

,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

也。
⾜厥

之别,名曰蠡沟,去內踝上五寸,别走少

,其别者循经上

结于茎。其病气逆则

肿猝疝,实则

长热,虚则暴庠,取之所别。⾜厥

之筋,起于大趾之上,上结于內踝之前,上循 上结內辅之下上,循

股结于

器,结络诸筋。
舂三月者,主肝胆青筋牵病也,其源从少

而涉⾜少

,少

之气始发,少

之气始衰,


怫郁于腠理,⽪⽑之病俱生,表里之 因起,从少

发动反少

,气则脏腑受疠而生,其病相反。若腑虚则为

琊所伤,

背強急,脚缩不伸, 中

折,目中生花,若脏实则为

毒所损,涩涩前寒而后热,颈外双筋牵不得屈伸,颈直背強,眼⾚⻩,若

转动称⾝回侧,故曰青筋牵病(方在伤寒上卷)。
扁鹊曰∶灸肝肺二俞,主治丹毒牵病,当

据源处治,调其

,理其

,脏腑之疾不生矣。
m.sHApAnXs.cC